- 肺栓塞
- 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 科普 阅读:979 次
按照往常的工作习惯,下午3点半来接夜班,看着外面阳光真好,慢慢享受着少见的阳光,来到病房,白班正忙着处理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做着术前准备。和我简单的交了几句“新收一个患者,刚来,在B09”。过去询问病史,患者男71岁,因“突发呼吸困难5天,加重1天”入院,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可从事体力劳动,无明显胸闷、喘促症状,5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胸闷、喘促,无明显胸骨后疼痛,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既往静脉曲张病史,心电图未见明显心肌缺血,考虑患者既往体健,发病突然,不能排除肺栓塞可能,急采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下降,pO2:57.00(83-108)mmHg,予查血浆D-II聚体,D-二聚体:3.39(0-0.55)ug/mL,检验结果高度怀疑肺栓塞可能,上级医师刘主任查房后指示查肺动脉CTA,结果提示双侧肺动脉栓塞,右肺下叶渗出灶。左下肺索条影。心脏彩超:右心增大,肺动脉压力增高,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肺动脉瓣轻-中度返流,三尖瓣重度返流。考虑右心系统增大因急性肺栓塞引起,夜间患者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考虑栓子再次脱落引起,给予抗凝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栓子多来源于双下肢静脉血管,查双下肢静脉彩超,确定栓子来源。
另一例患者为一中年女患,于当地医院就诊治疗1个月后来我院治疗,肺CT上可见一楔形影,抗炎治疗1个月后症状逐渐减轻,反复复查肺CT,楔形影仍存在,特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过胸骨后疼痛,住院期间咳血1次,于当地医院检查多个肺CT,可见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整个病史1个月,家属此次来院主要检查楔形阴影到底是什么,炎症引起还是肿瘤,炎症引起为何1个月后仍未消去,胸腔及心包积液与疾病有何关联。可是问完病史后脑内完全没有任何思路,初步怀疑肿瘤引起,肿瘤可以引起胸腔及心包积液。经与上级医师沟通后,与上级医师再次返回病房,再次追问病史,患者诉说1个月前右侧下肢曾有浮肿,上级医师将上述病史联系在一起,下肢浮肿、咳嗽、咳血、胸骨后疼痛,初步怀疑肺栓塞,检查D-II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查肺动脉CTA后见肺动脉栓塞后引起右肺中叶梗死,予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可见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
有时疾病的诊断有时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的追问病史,从病人繁杂的“口供”中寻求有用的线索,抽丝剥茧般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思维,如同警方破案般从一些列的线索中寻找证据,从而锁定目标。
肺栓塞这个疾病虽不常见,但却不是路人,每个患者的症状也并不是很典型,主要症状是突发的胸痛、呼吸困难,可见咳嗽、咳血,严重者可见晕厥、猝死,可见于手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股骨骨折后引起脂肪栓塞,妇女生产过程中的羊水栓塞,或肿瘤患者的癌栓。最常见的多为双下肢深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既往有静脉曲张病史或双下肢浮肿病史。
两例患者诊断中均提及D-II聚体,那么D-II聚体到底是什么,与疾病的诊断有何关联,纤溶酶可分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此酶是纤维蛋白溶解的关键酶。通常纤维蛋白在因子ⅩⅢ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这种交联的纤维蛋白在裂解时产生具有特异性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分解下的产物。作为一种修复系统,是纤溶系统活动性的指标,具有保持肌体血管及排泄管路通畅的作用。D-二聚体可以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原发性纤溶D-二聚体不升高。所以当栓子堵住肺动脉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从而引起D-II聚体升高,但此标记物升高并不是其特异性诊断,只为诊断提供进一步线索,主要诊断手段还是肺动脉CTA。有人曾对肺动脉CTA对诊断肺动脉血栓的应用价值进行过试验研究发现,肺动脉CTA诊断的灵敏度98.0%,特异度96.0%,结论肺动脉CTA对肺动脉血栓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扫描方式及对比剂用量可影响诊断结果。
我院新引进的64排螺旋CT对于此病的诊断加强原有的准确性,不需要转入上级医院进行确诊,明显提高对于此病的诊断及治疗,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及费用。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