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内镜的发展及现状
- 内镜中心 > 科普 阅读:872 次
消化内镜的发展史及中国消化内镜开展现状
(一)早期硬式内镜(1805—1932)
1805年,德国Bozzini首先提出内镜的设想。利用烛光,通过内镜看到直肠、泌尿道的内腔。1826年,法国Segales制成了膀胱镜与食管镜。 1853年,法国Desomeaux利用以酒精和松节油混合液体作为燃料煤油灯作为光源,观察尿道、膀胱、直肠和子宫等器官。1868午,德国Kussmau1在观察表演吞剑术的启发下,制成第一台直管内镜。它是由一根尖端装有软塞,粗1.3m,长47cm的金属管组成,利用Desomcaux灯照明,由于硬性部太长,加上照明不足,因而无法清楚地看到胃腔:1880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后,就出现了用电灯或小电珠作为内镜的光源。1881年,Miku1icz制作了一根长约65cm,直径14cm的硬管式目镜,在胃镜中下1/3处做成30。弯曲,尖端装—小灯泡,并有空气通道供注气用。他的这一设想使胃镜初步具有实用价值,但这类硬直的内镜插到管腔弯曲多变的上消化道中去,不仅操作上相当困难,而且给病人带来了较大的痛苦与损伤,加上小电珠或钨丝灯等外部反射光源照明度很低,因而窥视中存在较多
的盲区。
(二)半可曲式胃镜(1932—1957)
1932午,W01f—Schjndler研制出半曲式目镜(semiflexible),它是由近段的硬性部和远段的软管部组成,由26块短棱镜构成。由于镜身大部分可弯曲,从而使胃粘膜可视面积大为增加。以后Henning和Rder-Hufford将Wolf-schindler胃镜硬镜部进一步改细,增加目镜放大率,以利观察。1941年,Taylor在目镜操作部装上了弯角装置,使末端可作上下两个方向的弯曲,大大减少了观察盲区。L948年,Benedict将活检管道安装于胃镜内,使胃镜性能进一步完善。关十内镜照相技术,远在1939年,Henning等首次成功地拍摄胃内彩色照片;1950年,日本制作第一代胃内照相机,从而部分弥补了schjndler半可曲式胃镜的不足。
(三)1957午,美国Hirschowltz制造了第一台纤维胃、十二指肠镜,从而使内镜开始进入纤维光学内镜发展阶段。
日本在1963年开始生产纤维胃镜,在原胃内照相机上安装了纤维光束,制成了带有纤维胃镜的胃内照相机;此外又在纤维胃镜加上了活检管道,增加了纤维胃镜端部的弯曲结构、采用了导光束外接强光源的冷光技术,终于使纤维内镜进人了更实用的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对初期的纤维胃镜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例如增加了视野光亮度,扩大视野角度,增加胃镜前端多方向弯曲控制的能力,增加活检和治疗管道等;同时由侧视式目镜发展出前视和斜视内镜,使食管、胃、十二指肠可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全部被观察,1963午,overhom首先研制出纤维结肠镜并应用于临床。
(四)电子内镜系美国Welek A11yn公司于1983午首先创造发明并席用于临床。电子内镜的将点为它既非通过棱镜亦非通过光导纤维传导图像,而是通过安装在内镜顶端被称为“微型摄像机”的CCD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再经视频处理器处理后将图像显示在电视监视器,因此,电子内镜传导图像的机制与传统的内镜完全不同,通过视频处理器处理后将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共处理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图像进行贮存和再生。同外学者将电子内镜看做是消化内镜发展史的第三个电程碑(使用棱镜的硬式胃镜-光导纤维内镜一电子内镜)。
(五)中国消化内镜开展现状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医院官网:hq.gwmc.cn
企业邮箱:info@hq.gwmc.cn
医院地址:吉林省公主岭市国文大街2388号

吉ICP备18000181号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