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肉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其病情复杂多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精准破局”28天改写重症肌无力患者命运。
患者王某,32岁,因"晨轻暮重性四肢无力1月伴呼吸困难"紧急入院。初期症状隐匿——晨起尚能持筷用餐,傍晚却连手机都无力握持;从登楼喘息到吞咽呛咳,从言语含混到呼吸窘迫,病情呈火箭式恶化。辗转三家医疗机构未获明确诊断,直至2月10日就诊于长春国文医院神经内科。
01诊断攻坚
神经内科张玉玲主任查体发现四大预警信号:
① 特征性波动性肌无力(四肢肌力Ⅳ级);
② 咀嚼肌+球部肌群受累(吞咽困难/构音障碍);
③ 疲劳试验阳性(持续抬臂<2分钟即颤抖下垂);
④ 新斯的明试验强阳性(注射后30分钟肌力提升2级)。
02确诊时刻
血清AChR抗体检测报出关键数值——8.2nmol/L(阳性阈值>0.4nmol/L),结合典型临床表现,锁定重症肌无力(全身型)诊断。
03康复里程碑治疗第3天:自主吞咽功能恢复;治疗第7天:呼吸窘迫解除(呼吸频率从28次/分降至16次/分);治疗第15天:血清抗体滴度降至3.1nmol/L,四肢肌力V级;出院时: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MMT肌力评分达95分。
与疾病博弈的28个日夜,患者内心备受煎熬,是张主任带领神经内科的医护团队以精湛医术点亮希望之灯。从确诊时的彷徨到治疗方案的精准实施,从症状反复的焦虑到指标稳步改善的欣喜,医者仁心贯穿诊疗全程。此刻监测仪上跃动的健康曲线,不仅是神经内科医护团队日夜监护的结晶,更是医患携手穿越生命迷雾的见证——那些监护仪记录之外的深夜病例讨论、毫米级药物剂量调整、康复阶段的心理疏导,终将凝聚成照亮医学之路的星光。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