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作为连接患者体内血液与体外血液净化设备的 “桥梁”,能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经净化过滤后再输回体内。因此,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血管通路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一课,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在长春国文医院肾内科,时常会有紧急状况。近日,肾内科就迎来了两名急需进行急诊床旁血滤的患者。面对这种争分夺秒的危急时刻,科室主任朱昆凭借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迅速采取经颈内静脉留置临时性导管的专业操作,成功帮助两位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救治,也是肾内科日常工作中与死神赛跑的一个缩影,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时刻准备着,用专业和担当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高龄患者命悬一线4 毫米血管穿刺成功逆转危局
80 多岁的赵先生,患有糖尿病和下肢动脉闭塞症,近期右脚快速坏疽变黑,持续处于低血压状态,尿量减少已进展至急性肾衰竭。在骨科截肢手术前,急需通过血液净化改善体内环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然而,由于血容量不足,赵先生的颈内静脉在超声显示下极为纤细,直径仅 4 毫米,超声探头轻轻触碰皮肤,静脉就会被压闭,且颈内动脉紧贴其后,穿刺针稍有偏差就可能误入动脉。朱昆主任尝试让护士将床头放低,使病人保持头低脚高位,但血管充盈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在注射局麻药后,朱昆主任紧紧盯着超声屏幕,清晰显示穿刺针缓缓抵达颈内静脉。此时,针尖顶着血管前后壁,后面的动脉也受到挤压变窄。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朱昆主任的右手敏锐地捕捉到那轻微的突破感,迅速回抽注射器,暗红色血液缓缓流入,他随即保持针尖稳定,迅速插入导丝,整个过程丝滑顺畅。朱昆主任终于松了一口气,知道这关键的一步成功了。
肾衰合并心衰动态血管上 “穿针引线”而在另一间病房,李先生同样患有糖尿病,病情已进展至终末期肾衰,并伴有急性左心衰。李先生端坐在病床上,喘息不止,咳嗽频繁,监护仪上显示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极快。朱昆主任深知,李先生的双肺已被积水严重浸润,常规的利尿剂此时已无法发挥作用,唯有床旁血滤才能挽救他的生命。超声屏幕显示,李先生的颈内静脉异常粗大,这意味着他体内蓄积了过量的水分。更为棘手的是,随着李先生剧烈喘息,这根静脉的管径在圆形和方形之间快速切换,口径忽大忽小,穿刺针即便捕捉到静脉,也极易脱失。朱昆主任迅速调整策略,让病人保持半卧位,给予充足的吸氧量,并注射吗啡以缓解其焦躁紧张的情绪,使喘息稍有稳定。就在这短暂的契机中,朱昆主任眼疾手快,迅速穿刺置入导管。
透析护士早已做好充分准备,两名患者顺利上机,开始进行床旁血滤。随着血泵徐徐转动,他们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逐渐转移到废液袋中。
中心静脉置管虽是肾科抢救的开端,操作本身不算复杂,但由于病人往往处于紧急状态,大大增加了难度和风险。此时,像朱昆主任这样胆大心细、经验丰富的医生就显得尤为关键,他们从体位调整、用药选择等方面精心准备,操作时争分夺秒,为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条宝贵的生命通道。
微信扫码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