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不能完全清除掉的乙肝病毒?



消化内科 > 科普   阅读:2093 次

怎样应对不能完全清除掉的乙肝病毒?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其实大都是不能被彻底清除的。即使是派罗欣治疗后出现了表面抗体(这只是很少数患者才有此幸运),仍可残存少量病毒;对极大多数感染者,需要与乙肝病毒长期共处。难道就没有策略应对了吗?不同的感染状态,应该有不同的应对之道。

几个问题:

1.如果打派罗欣打出抗体之后肝内还有病毒吗?会不会过几年、十几年病毒不再复制,因为新陈代谢已经感染的肝细胞老死,新的细胞没被感染,肝内就没有病毒了,和正常人一样能喝酒吗?

2.如果出了抗体但肝内病毒低水平复制,还是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复发吗?

慢性感染的乙肝病毒为什么不能被彻底清除?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其实是很难彻底清除的,有两种情况:

1. 在长期感染中,病毒DNA能与肝细胞基因的DNA整合,整合的病毒是不能清除的。

2. 派罗欣治疗表面抗原/抗体转换后,肝细胞内仍有微量残余的病毒,成为HBV的母体(cccDNA)存在。

整合的HBV DNA和乙肝病毒母体cccDNA存在于肝细胞的细胞核里,像是进了保险箱,药物和免疫因子都进不去,整合病毒和母体病毒与肝细胞同存亡。

肝细胞要把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新陈代谢,转化为能量,供给人体生活和工作需要;还要肝细胞还要清除来自结肠(俗称大肠,存储粪便)的细菌毒素。肝脏是一座功能繁复而精细、无与伦比的生物化学工厂,一个肝细胞就是一家车间。肝细胞需要维持人的生命功能,其特点是破坏后能很快新生、不被破坏的肝细胞却很少死亡。

有些轻度慢性肝炎恢复后的非活动性携带者,几十年后,可能自己已经忘了有过乙肝病毒感染,有个别人如发生恶性肿瘤,用化疗药物严重抑制免疫,病毒可以天文数字指数水平复制,如不同时服抗病毒药物,可能发生急性肝衰竭。

慢性感染的乙肝病毒是否都不能彻底清除呢?

肝细胞是人体最长寿命的组织细胞之一,乙肝病毒又与肝细胞同存亡,只是说明其存在时间非常长,最终能否彻底清除还是悬案。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上述有肝炎活动的只占25%,我们当前的问题只是这25%。

75%是最终没有发病的慢性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大多数“大三阳”慢性无症状携带者如无烟酒嗜好和其他意外,男的每4~5年、女的每3~4年,病毒会降低1次方cp/ml,大多数分别会在45岁(男)和35岁(女)转为血清病毒阴性的“小三阳”携带;然后再经过十几年,“小三阳”携带会结束携带。因为没有症状,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对于经历漫长岁月,最终结束慢性携带的人,按照伦理道德,不可能做肝穿刺检查肝细胞病毒有未消失,因为对他们本人没有实际意义。

慢性携带者怎样应对乙肝病毒?

小儿和少年的“大三阳”慢性携带者,虽然绝大多数病毒水平都很高,一般是7~8次方cp/ml,但并无肝细胞炎症,说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引起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有些人成年后免疫成熟,淋巴细胞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才能引起肝炎,这才是慢性感染的25%。

“大三阳”慢性携带者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不需要抗病毒治疗;没有人体免疫的配合,抗病毒治疗最终是无效的。所以,“大三阳”慢性携带者只须定期检查肝功和病毒定量。

“和平相处”中会有一些“摩擦”(病毒争夺细胞的生活物资),肝细胞经受轻微损害,随年龄增长而累积,也会发生一些肝纤维化。有些学者提出:超过60岁的“大三阳”慢性携带者也应该抗病毒治疗。

转氨酶正常的“小三阳”感染,血清病毒水平反映肝内病毒数量和肝脏病变程度。国产试剂检查病毒定量不到4次方cp/ml,不是活动性复制,对健康影响不大,还够不上肝炎诊断,不是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但病情可能进展绝不能漏掉,必须每3~6个月检查肝功和病毒定量。

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别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其实有许多人存在认识误区,从而采取的策略有不同程度的误差、甚至是方向性的南辕北辙。众所周知当前乙肝的医疗环境存在种种问题,不少患者走过弯路、甚至损失惨重。就患者自身而言,对于治疗目的不清楚是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

抗病毒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促使肝炎稳定恢复,阻止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健康长寿。当前,应用一线核苷类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绝少耐药、很少不良反应,能迅速控制炎症活动、能使肝纤维化逆转、能大幅度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对绝大多数肝炎患者,要健康长寿应该不是问题,替诺福韦对生育也很安全。

然而,许多患者顾虑“是药(不包括中草药)三分毒”,对现代科学研制、经严格临床试验的药物抱有深刻的怀疑;更多患者因其需要长期服药而犹豫迟疑,因此耽误病情。请看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炎、等等,哪一种慢性病不需要长期治疗?慢性乙肝服一线核苷类药就简单、安全、疗效而言,至少是最好的药物之一。

派罗欣治疗需要追求表面抗原/抗体转换吗?

派罗欣主要激发人体免疫力,最终获得较稳定的疗效,表面抗原/抗体转换后虽然还有病毒残存,也能抑制其复制,当然不会复发,可以认为已经痊愈。

如果派罗欣能够获得持续效应的绝对优于核苷类药。然而,能获得 “疗效三终点”的不足50%,还要扣除超过5%的复发,在持续有效的患者中,获得表面抗原/抗体转换的只有5~8%。能否激发起充分的免疫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其实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把表面抗原/抗体转换称之为“金牌”是有害的市场炒作,盲目延长疗程能追求到的其实很少,不只是浪费、精神和躯体消耗、还有不定的安全风险。



关注订阅号 了解更多咨询

(文章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医院删除)

搜索医生
+
寻找适合您的医生,评估您的医疗需求。
预约挂号
+

微信扫码预约

您可致电24小时服务中心(96120)预约医生。
联系我们
-
24小时服务电话
96120
投诉信箱
csc@hq.gwmc.cn
胸部肿瘤放化疗Ⅰ疗区 Chest tumor Radl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Ⅰ Treatment Area
胸部肿瘤放化疗Ⅱ疗区 Chest tumor Radl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Ⅱ Treatment Area
胸部肿瘤放化疗Ⅲ疗区 Chest tumor Radl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Ⅲ Treatment Area
乳腺肿瘤诊疗中心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center
头颈肿瘤放化疗疗区 Head and Neck Tumor Radlotherapy Chemotherapy Treatment Area
消化道肿瘤放化疗Ⅰ疗区 Gastrointestnal Tumor Radotherapy Chemotheapy Ⅰ Treatment Area
消化道肿瘤放化疗Ⅱ疗区 Gastrointestnal Tumor Radotherapy Chemotheapy Ⅱ Treatment Area
放射治疗中心 Radiotherapy Center
妇科放化疗 Interventional therapy
介入治疗科 Interventional Therapy Center
淋巴瘤/血液病科 Lymphoma / Hematological Disease
甲状腺外科/肝胆胰/腹膜后软组织外科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 Retroperitoneal Surgery
结直肠肛门外科 Colorectal and Anal Cancer Surgery
耳鼻喉头颈外科 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Radiotherapy Surgery
泌尿外科 Urology Surgery
胃肠外科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神经外科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胸外科/肺结节诊疗中心 Thoracic Surgery
产科 Obstetrics Department
骨科 Orthopaedics
妇科 Gynaecology
儿科 Pediatrics
呼吸内科 Respiratory Medicine
消化内科 GI Medicine
脑血管病中心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enter
内分泌风湿免疫内科 Department of Endocrine 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
肾病中毒内科 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of Nephrosis
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enter
96120急救中心 First Aid Centre 96120
健康体检中心 Health Examination Center
医学影像中心 Medical Imaging Center
临床检验中心 Clinical Testing Center
核医学科 Nuclear Medicine Department
内镜中心 Endoscopy center
ICU ICU
电诊科 Electrodiagnosis Department
病理科 Pathology Department
皮肤科 Dermatology
手术中心 Operation Center
康复中心 Rehabilitation Center
月子会所 Maternity hotels
中医科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Copyright © 2017 by CopyGuowen medical .co. All rights reserved     吉公网安备 22038102000293号  吉ICP备18000181号